“城市词典”第二回:贩夫走卒——当代艺术的市井现象
设计者:Gwangjun Woo
展览信息
艺术家: 李占洋 宋永红 王思顺 吴涛 夏国 徐跋骋 应萍 余宣 展望 张大力 钟飙(按姓氏拼音排名)
学术主持: 皮道坚
策展人: 段君
出品人: 刘奕
艺术总监: 李听尘
研讨会: 2017.12.02(周六) 2:00-4:00 PM
嘉宾:贾方舟 李邦耀 胡震 盛葳 沈瑞筠 段君 颜勇 李听尘
开幕式: 2017.12.02 4:30 PM
展期: 2017.12.02-2018.02.13
时间: 周一至周六10:00-18:00
地点: 33当代艺术中心
本次展览的主标题“贩夫走卒”,泛指底层百姓,引车卖浆之流,狭义即今日的流动商贩。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——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放弃公职或者本来就不在体制内谋生的前卫艺术家,常常被称为盲流艺术家,与贩夫走卒的社会地位相差无几。流动商贩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管理的典型受害者,尽管他们本身的经营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脏乱差、不纳税、诚信缺失、扰乱市场秩序、有损城市风貌等等,但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日常,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,也孕育了生动的街区文化。
展览的副标题“市井”,泛指街区或城市,其间产生的文化和艺术,不仅自然而且生动,同时还带有一些野性的力量。市井文化作为大众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,同样藏污纳垢,特别是在中国,市井里充斥着欺诈、伪善、背叛、无诚信、尔虞我诈、两面三刀等等不健康的人际关系。然而,当代艺术并不回避市井的肮脏,反而着力展现和审视社会存在的灰暗。
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对“城市化”主题的探索已颇有建树,邓小平南巡以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,以及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趋势,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,裹挟在90年代大潮之中的中国当代绘画、摄影、录像、行为,也取得了相应的丰硕成果。对当代艺术来说,城市化的主题虽然已经式微,但并不代表它缺乏进一步探究的价值,在今天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的背景下,只要采取不同的角度和创作形式,完全可以在20世纪90年代的基础上深化对城市化问题的追问。
“城市词典”第二回:贩夫走卒——当代艺术的市井现象:等您坐沙发呢!